原博兴县副巩向军现状怎样了
巩向军山东省博兴县职称改革领导,莱钢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1986 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中文名
巩向军
国籍
中国
毕业院校
山东中医学院
职称
莱钢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脏病、糖尿病科进修 1 年,师承全国著名老中医吕仁和教授。在临床工作中,能发挥中医特色,对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辩证施治,特别是对中医内科疑难症有较深入的研究和心得,擅长中医内科,运用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糖尿病、咳喘病、胃肠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有独特疗效,并撰写 7 篇专业论文发表在全国与省级杂志上。
纠错
孩子熬夜偷玩手机,成绩垫底?不打不骂,这位父亲的做法效果真绝



海勒广告
山东省博兴县职称改革领导我们已经没有钱继续治疗山东省博兴县职称改革领导了,好心人可以帮助我们吗山东省博兴县职称改革领导?

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广告
大家还在搜
家用冰箱哪个牌子的好
平板游戏机多少钱一台
风干鱼的更佳烹调 ***
专业的面条机生产厂家
钢丝骨架pe塑料复合管
oppo型号p开头的是新机么
词条贡献者
该词条共有6人参与编辑,查看全部
词条有帮助,感谢贡献者
意见反馈权威合作百科协议
百度百科是免费编辑平台,无收费代编服务 | 详情

Baidu 京ICP证030173号
编辑
传视频
纠错
在【百度APP-我的】
博兴县之一小学的校长简介
黎强,男,1970年3月生,1989年7月参加工作, *** 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博兴县之一小学书记、校长。获得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创新型校长、省十大科技校长、市创新校长、市首批名校长、市学科带头人等称号,执教国家级优质课获一等奖,主持或参与“十一五”重点课题《陶瓷艺术的传承与研究》、“十一五”重点课题《学校教育更优化变革研究》等十余项省级以上课题。
“静下心来做教育,踏踏实实育人才”,这是1989年黎强走出师范校门就告诫自己的一句话。26年来,从一名普通的任课教师到德育主任,从副校长到校长,一路走来,黎强同样坚持着这一信条,在务实化育人的历程中不断充电,学历从中师到研究生,以其日益丰盈的教育智慧在博兴县之一小学的沃土上不辍耕耘着,奉献着,收获着。
学校建起了生态馆、科技馆、陶瓷馆、化石馆,学生可以在科技学院里尽情发挥,带着无比的兴奋去探究。定期开展主题创意设计比赛,全校学生都参与进来,多彩蜡烛、创意小台灯、环保房屋等作品琳琅满目。每年举办科普节、科技艺术节,为同学们提供展示、比赛与操作的大舞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技思维与科技素养。2008年以来,参加全国科技创意比赛,29人次获金奖,1名学生挺进全国10强,学校屡获团体金奖;师生有23项国家专利业已获批;“乒乓球上楼梯”等作品曾在中央电视台“奇思妙想”栏目播出。2010年,在首届山东省“春晖奖”科技教育校长评选中,黎强获十杰科技校长称号。科技教育成为博兴一小鲜明的特色。
培育特长 全面发展
为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黎强在学校管理中重视科技教育与书香校园建设,并逐步使之彰显特色。国画、书法、舞蹈、器乐、京剧、陶艺等多彩化、自助餐式课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艺术作品在省市比赛中频频获奖,艺术涵养在训练与比赛中逐步得到培养。每年更新大量图书,设置开放式阅览室,建立激励师生阅读的长效机制,设立读书节,为书香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我能做”、文明礼仪情景剧比赛等活动使学生产生做文明人的骄傲。每月海选“文明礼仪好少年”,从中产生每学期20名“文明形象大使”,并加大对他们的宣传,在全体学生中形成榜样,使文明礼仪教育产生以点带面的作用。黎强校长重视感恩教育,特别是孝文化的传承。2009年11月10日,山东省感恩教育现场会在博兴县之一小学召开,省关工委主任王克玉在滨州市委书记邓向阳等领导的陪同下亲临学校视察,对学校感恩教育的扎实开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光明日报》、《滨州日报》等媒体都以大篇幅报道了学校感恩教育的事迹。
内涵发展 体制创新
黎强提出了“学生向往、教师幸福、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构建起以“仁、智、博、爱”为核心的“八大文化”体系,走进学校,无论是环境、师生的精神面貌,还是各种教育活动、师生的言谈举止,一草一木、时时处处都吐露着文化的气息。创新管理模式,成立“九中心、七学院”,九大中心涵盖了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以少儿艺术、科技、文化、礼仪、外语、数学、体育七个学院为纽带,使素质教育高效实施。七大学院以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张扬的学生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根本目的,分层设置培养计划,坚持人人参与的原则,各学院都建立了考级制度,“学分制”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学于课堂、精于学院”已成为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形式。
习惯培养有实效
文化学院提出了“构建书香校园”的口号,在全校掀起了读书的热潮。2009年新增价值50余万元的图书,设置开放式阅览室,全天开放,师生可以随时阅览。同时倡议师生把自己的书拿到学校,供大家共享阅读,有效地培养了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在师生中定期开展“读书大王”、“读书明星”等评选活动,对评出的读书先进者进行重奖,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师生的读书热情。多年来,学校坚持每天下午进行“习字一刻钟”活动,在优美的古典乐曲声中,全体师生在书法艺术中尽情徜徉。
多年的教育管理,黎强不断总结提升经验,获得国家创新型校长、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实验工作者、山东省十大科技校长、山东省“青春立功”三等功、滨州市创新校长、滨州市学科带头人、滨州市教学能手、博兴县管理名师等荣誉称号,介绍博兴传统文化的《北国江南》副主编、济南出版社出版的《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副主编。曾在在省素质教育现场会、省家长委员会建设管理现场会、省中小学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现场研讨会等会议做典型介绍。他带领学校取得了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省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校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60多项,办学事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每年有1000余人慕名来校参观。
骆氏历史上名人姓名
家族名人骆牙:临安(今属浙江)人,南朝陈将领。梁文帝任吴兴太守时,其为将帅,勇冠三军。文帝即位后,封为临安县侯,累迁散骑常侍,入直殿省。
骆宾王: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文学家。高宗时官至侍御史。因故下狱,获释后出任临海丞。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他撰写檄文,武则天见后大加赞赏。徐失败后,他不知所终。其诗擅长长篇歌行,内容多写个人哀怨,整炼缜密,为初唐四杰之一,辑有《骆临海全集》。
骆炳贤:1934年出生,原名骆宜大,浙江诸暨人。196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浙江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及高师工委会主任,《中学物理教学》期刊主编等。任教以来,先后在大学本科、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班、助教进修班讲授普通物理学、光学、物理教学论、中国物理教育史、物理教育测理与评价、高等教育学等课程,并指导物理教育进修学者3人,出版专著《中国物理教育简史》,合编教材、教参《中学物理教学法》、《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初中物理教育通论》等6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中国物理教育简史》1994年荣获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优秀专著奖、浙江省人民 *** 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原则》荣获浙江省高师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此外,主持浙江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工作期间,从浙江高师院校的实际出发,竭力开拓师资培训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工作,1995年被国家教委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授予为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师资培训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荣誉证书。
骆承烈:1935年5月生于山东省济宁市。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孙子文化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孔子与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原孔子学会副会长、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等40余职, *** 党员。早在山东师大历史系毕业前,就多方调查、搜集资料、写出《济南惨案》。毕业后连续出版了四本书,加上教学工作出色,1958年被山东省授予“先进生产者”称号。至今为止出版物有:自撰《孔子故里史迹》等19本,主编《儒家思想与社会管理》等25本,任副主编的《孔子资料汇编》等12本,参编的有《孔子评传》等10本,任顾问的《中华传统美德》等15本。其中参编的《孔子故里志》等获国家奖,编写的《孔子名言》等获省级奖。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文章360多篇。还将传统文化用现代手法予以表现,撰文井主讲电视专题片《孔子与儒家思想》36集,900分钟,《三字经》80集,1000分钟,还有许多短片,均由电视台上卫星播出,有的国外播映。年青时曾演过话剧、歌剧、京剧、曲艺等100多场,日后参加编剧并任顾问的大型舞剧《孔子畅想曲》是全国优秀舞剧之一。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涉及历史、考古、文学、教育、艺术等方面,但以孔子与儒家研究为主。在孔子研究领域中又以微观见长。仅以收藏2500多种孔子像来说,1997年就获世界吉尼斯记录“收藏孔子像最多的人”。还研究自然科学。和夫人刘桂林副教授研究人体科学10年,做过5000次实验,发过多篇文章,1994年被全国人体科学研究会授予“15年来对人体科学作出突出贡献者”。近半个世纪以来,编印过300万字的讲义,教出四千名学生(其中硕士研究生20人)。曾应邀到国内10个省、市(含台湾省)及日、新、马等国作过学术报告。1992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国际文化名人”称号。
骆沙鸣:副主任医师。男,汉族,1957年出生,中国台湾人。台盟盟员。毕业于福建晋江地区医科学院。现任晋江市医院五官科料主任。福建省八届政协委员。主要业绩: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五官科疾病,注重穴位注射疗法。先后在国家级及省级医药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AGL液穴位注射治疗额窦炎100例分析》获东方医药杂志主办的全国基层医药论文大奖赛二等奖,创新了下鼻甲注射甲氰咪胍治疗变应性鼻炎,获良好疗效。《下鼻用注射在眼底病治疗中的应用》获首届“淇滨杯”全国医药论文论著大赛二等奖,该疗法为全国首创治疗眼底病新的用药途径。参加编著专业书籍6册,1996年被晋江市委、市 *** 评为晋江市第二批中青年优秀拔尖人才。
骆恒光,书法家, 号翼之,1943年6月生,男,汉族,浙江诸暨人。1964年9月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从事美术、书法编辑工作。曾从陆维钊先生研习古典诗文、书法和书论。并请益于余任天、诸乐三、沙孟海等前辈书家。学书从《兰亭序》《圣教序》入手,遍临历代名家碑帖,尤倾心于隋智永、宋米芾诸家法帖,后攻汉魏碑刻。作书以行草为主兼及楷隶。作品入编《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集》《全国中青年书法家22人作品集》《中国著名书家百人作品展》(日文版),并参加在日本、韩国、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书法展。致力于书论研究,出版有《骆恒光论书》《行书法图说》《王羲之圣教序及其笔法》等专著9种和《骆恒光行书墨迹》《集句对联字帖》《唐宋绝句行楷字帖》等字帖40余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骆尚骅:副研究员。男,1942年3月生,云南昆明人。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现任职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系中国蜂产品协会理事、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主要业绩:长期从事蜜蜂及蜜类物品的研究与研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果众多。是《南方山区有毒蜜源植物调查和有毒蜂蜜检验 *** 的研究》的主要执行人和撰稿人,获1978年湖南科技大会奖。主持过“蜜蜂纯种保存”、“蜜蜂近交系选育技术研究”、“蜜蜂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蜂王浆的高产和质量检测技术研究”等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持鉴定的“活性蜂王浆口服液的研制”、“西洋参蜜、西洋参王浆蜜的研制”,农业部主持鉴定的“山植营养蜜的研制”的之一主持人;农业部主持鉴定的“中植营养素8号及其制剂天然有机硒口服液的研制”的第二主持人。参译《昆虫生物化学》;参编《现代养蜂和蜂产品加工技术》;主编《国外产品文摘》;参撰《中国大百科全书·昆虫卷》及《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
骆文光:高级工程师。男,1942年9月出生,四川营山人。九三学社社员。1964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任内江市水电局总工程师,内江市三届政协委员,四川省九届人大代表。主要业绩:长期从事水利工作,在担任书房坝水库新建、黄板桥水库溢洪道扩建、瓦店子水库开裂漏水整治等工程设计中,首次采用含石土、立柱加横担启闭闸门取代门楼式间房、聚氯乙烯胶泥补缝等新材料、新结构。曾参与或担纲内江段主要城镇新水源和综合治理10年规划等5个课题研究。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和学术会上交流了《提高小水电站防洪能力的措施》、《砌石坝病害的对症施治》、《用免耕垄作覆盖技术提高耕地抗旱能力》等30余篇文章,大多数被评为优秀论文,编辑的《奇特的砌石拱坝裂缝》、《水稻旱作高产栽培技术》等3部录像,在地方台播放、在全国性学术会上交流。参与和主研课题,已获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发明“一种可拆取旋转推移窗”获国家专利。
骆锡耀:男,1930年8月生,浙江省诸暨市人。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总工程师。业绩小传:195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械系,“一五”计划期间,参予前苏联援建的多项重点工程建设,成绩显著。1958年—1993年任职于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最终职务为总工程师,在多项重要工程中起技术骨干和主导作用。1980年在舟山定海山顶上负责我国自制的之一台直径30米微波天线的整体吊装中,克服山高风大地理环境恶劣等困难,自己设计和制造吊装设备,使安装顺利成功。1980-1984年全面负责镇海炼化总厂引进大化肥工程的安装技术,创造出多项超大件设备卸船、运输和吊装新 *** ,对促进该工程获国家银奖起重要作用。1987—1989年在宁波北仑港发电厂60万千瓦机组的我国之一座240米烟囱钢内筒建造中;为主创造出“气顶倒装法”工艺,并成功应用,该工艺获建设部和浙江省 *** 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发明专利,先后获建设部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施工技术进步先进个人称号,并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在专业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三篇获省部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担任浙江省土木建筑为会理事兼安装分会会长,1993年退休,现在多家单位任高级顾问。
骆祥发:男,1935年2月生,浙江省义乌市人。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196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任职于浙江师范大学,为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从80年代初开始,先后担任浙江师大教务处长、副校长、校长等职。现为浙江师大校务委员会主任,兼任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为浙江省第八届人大代表。担任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期间,根据当时学校存在的实际问题,狠抓教育观念的更新,大力进行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加强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在扩展学校规模,提高学校档次,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的生活待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学校的教育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为全省的教育发展和经济振兴作出贡献。由于业绩显著,被评为浙江省高教系统优秀 *** 员、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并享受 *** 特殊津贴。在繁忙的行政管理和教学工作之余,长期坚持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近年来专攻初唐文学,先后出版有《骆宾王评传》(与人合作)、《骆宾王诗评注》、《初唐四杰研究》和四九录《碌碌人生旅》等著作。并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现正撰写《文章四友与吴中四士》、《碌碌人生旅》、《书斋田园录》等著作。
骆 丽:女,1959年生,山东人。大专毕业,辽宁省朝阳市副食品厂工程师。主要学术成果:完成课题“利用价值工程,提高酱油出品率”、“采用 SWK系列控制,提高成曲蛋白酶活力”,获市级科技成果奖;在国家级科技刊物上发表《浅谈对甲醛法成曲酶活力测定的一点看法》、《酱曲酿造不可忽视糖类物质的作用》、《谈谈如何抓好酱油生产的基础工作》等论文5篇,其中2篇获市优秀论文奖,《浅谈对甲醛法成曲酶活力测定的一点看法》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三等奖。
骆胜:1940年9月生,浙江义乌人,大学文化,浙江省衢州市碰柑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主要学术成果:从事柑桔生产研究工作,主持开展劈山种桔试点和万亩优质碰柑试验示范及国家、省级红壤种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同时完成“碰柑砂囊罐头的研制和开发”,属国内首创。发表论文122篇。曾获全国垦火三等奖。浙江星火一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技术成果博览会金奖。被国家科委评为全国星火技术管理先进工作者。
骆传洲: 男,1952年6月生,湖北省人。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骆传洲头痛治疗中心主治医师。擅长诊治各种顽固性头痛。
更多:
骆春墀:工程师。男,1930年5月生,广东龙川人。大学。顺德市汇丰有机玻璃厂顾问,广州市科技咨询服务公司建华化工产品开发中心副主任。1953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工系。曾在广州塑料一厂、广州塑料五厂任职,从事塑料吹塑成型生产技术研究工作。废旧料回收利用和LDPE、HDPE的改性改塑研究成果引起同行关注;开发钙塑材料、无毒PVC瓶、聚烯烃、PS、ABS、PMMA板材等产品。1987年试制成功大型塑料卫生肉食砧板,获广州科技进步奖。撰有论文3篇。研究方向:塑料成型加工。
骆光明:男,1956年出生,四川省新都县人。电子科大在职博士生。1984—1996年在电子工业部第三十研究所工作。现任电子部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系统工程总体部副总工程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1984年获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数字通信网体系结构及总体技术研究,数字和程迭交换技术、数字接入网技术、数字基带传输技术、 *** 特性测试评估、嵌入式处理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开发工作以及通信系统工程科研的组织和管理。1997年调入电子科学研究院,参与国家“九五计划”重点工程项目“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总体工作,任电子部专家组成员,拟任副总设计师。近年发表、撰写论文、译作及研究报告20余篇,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1993年全国十大电子科技成果。1991年被机电部授予“优秀科技青年”,1993年被中电总和总参通信部联合表彰为“七五”国家重点通信装备先进个人。被授予电子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7年首批入选国家“人才工程”计划。
骆国杰: 男,1926年9月生,浙江省玉环县化工仪表配件厂技术科专业工程师。长期从事石油化工管路阀门、管件及附件的设计、生产管理工作。1987年受聘于化工仪表配件厂专门从事各种自控专业。常用管阀件及辅助容器等的设计 *** 工作。主要科技成果有:1988年负责试制生产的锥面密封管接头及阀门,经化工部基建局主持鉴定进行批量生产,荣获县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负责试制生产MC系列过滤减压调压器,由省工业厅组织七位专家、教授进行书面鉴定,认为是创优产品,可出口创汇,荣获台州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该产品最新一代过滤减压器,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进口压力高,流量大,寿命长等特点,在国内属首创。
骆焕香:男,1946年4月生,湖北省监利县人。现任监利县网市棉花采购站财会股长、主管会计,1961年参加工作,1962年起担任会计工作,先后在监利县刘市、网市、三官粮站,棉组等基层单位担任会计,后调(北口)现改为网市等棉站,担任主管会计、财务股长。1983年被评为会计员,1988年被授予会计师职称。他从事基层财会工作30多年,在企业工作期间,特别是在现阶段能刻苦钻研市场经济学理论,准确运用会计学原理,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为领导当好参谋,能结合本单位实际,主持制定出了一系列适应企业经营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完成居全县同行业之冠,多次被评为经营管理先进单位,他也年年评为优秀财务工作者。
骆家刚:男1932年11月生,浙江省义乌县人。浙江金信集团,高级会计师。现任浙江金信集团总会计师、浙江金迪期货公司和金华粉末冶金公司董事长。历任中国人民银行金华中心支行信贷员、计划股长,金华量具厂财务科长,金华市二轻工业局和金华市二轻总公司企管财务科长、财务开发部经理、总会计师等职,并兼任浙江会计师事务所顾问。1991年,曾赴美国西堤大学国际财务班学习结业。在70年代曾组织实施班组核算,建立内部银行,创立“一个目的,二个作用,三个观点,四个体系,五项结算”群众参加管理的工作 *** ,为全系统树立了榜样。在二轻局工作期间,有针对性地对财务管理、成本核算进行了改革,改革责任会计与传统会计的统一,分别实行“单轨”与“双轨”核算的实施方案,并推行目标成本、价值分析和ABC物资管理等现代化管理。先后30多次参与企业技改和企业改制有关政策性问题的制定和实施,为企业增效作出了贡献,被授予省优秀会计。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已先后撰写了专业理论研究和工作经验文章27篇。他从基层企业到主管部门,现在仍担负着一个大型集团总会计师重任,将近半个世纪一直从事财会专业,为金华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骆家宗:男,1958年4月生,广州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任广州市三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广州市三和广告有限公司)总裁。广州市广告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广告户外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州市海珠区政协委员。广州市海珠区工商联理事。1.为之一个发现并推广使用全电脑电动控制霓虹灯技术的广告人;2.“松下电器”霓虹灯广告获全国第三届广告作品评比优秀奖(1992中国广告协会),“太阳神”灯饰系列、广州市环市路灯饰长廊和广州白云宾馆灯饰群分获广州市建筑灯饰大赛“繁华奖”、“光华奖”(1992),“XO马爹利”霓虹灯广告获794广州市“新大新杯”广告灯饰大赛银奖,霓虹灯广告“NEC日本电气”、“高露洁牙膏”、“广氏菠萝啤”均获794广州“新大新杯”广告灯饰大赛优秀奖,“高露洁”、“生力啤”获“古汉杯”95中国广告奖优秀奖,“不落的太阳”获“古汉杯”95中国广告大奖佳作奖,“太阳神”、“生力啤”获广东省第四届广告优秀作品评比金、银奖;3.公司在1994年首届中国广告公司实力评价排序中位于综合实力排序第32位,营业额排序第29位,广州地区私营企业综合实力60强第5名,1995年全国500家更大私营企业第186位,获1994年广州地区“十佳广告公司”称号,1993、1995、1996、1997年四度获得广州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纳税大户称号。主要著述:论文《后现代广告观》(《现代广告》1994)、《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报》1994)、《后现代广告观论纲》(《粤港信息报》1994)、《论广告市场》、〈如何使企业更具生命力》、《户外广告随笔》。
骆景茂:男,1945年5月生,陕西省临潼县人。咸阳市财政局,副局长、会计师。1968年毕业于西北财经学院。先后在县百货公司、市农副产品公司、棉烟麻公司从事会计、物价、统计等工作。在干校讲过会计专业课,在主管部门从事过财务管理工作。1984年调任陕西省咸阳市财政局副局长,主管工交商贸企业财会工作,曾任市会计专业职称评审组组长、市之一届会计学会会长、《咸阳财会》杂志主编。从事会计工作认真负责,善于理论研讨。先后在《财政》、《财会》、《陕西会计》、《陕西财政》、《陕西财政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荣获财政部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佳作奖,多次获省级2、3等奖。论文曾入选上海编印的《审计文集》及《中国经济文库》。在市直企业中曾组织实行《目标利润管理》,收效良好。多篇论文受到市上党政领导的好评及推广应用,对提高市直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从基层会计工作到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几十年勤奋不息,作风严谨,理论基础扎实,至今仍在财务会计战线上耕耘不止。现仍担任咸阳市财政局副局长,主管会计工作;市第三届会计学会会长,并兼任陕西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咸阳分校副校长、会计专业课 *** 教师。
骆统:会稽乌伤人,三国时吴国名将。年二十,拜为乌程相,有惠政。后官至建忠郎将,迁偏将军,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
骆峻: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名士。曾官扬州士曹,后弃官隐居三十六年。善画山水,喜论当代利病,尤不信佛。
骆知祥:合肥(今属安徽)人,五代吴大臣、理财家。为淮南支计官时,励精为理。徐温秉政时,其掌管财赋,与严可求齐名,时称严骆。后迁中书侍郎
。
骆仕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初官吏。洪武年间进士。授崇阳知县,居官廉介,抚民有方。官终太原知府。
骆问礼:浙江诸暨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间进士。任南京刑科给事中时,因直言敢谏,得罪皇帝和宦官而被贬。后起为湖广按察副使。有《万一楼集》。
骆日升:字台晋,福建惠安人,明代官吏、学者。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四川按察副使。死于奢崇明的叛军之手。有《骆台晋文集》。
骆从宇:浙江武康(今属德清)人,明代官吏。万历年间进士。由翰林官累迁礼部侍郎,忤魏忠贤,罢归。魏忠贤败,官南京礼部侍郎。有《澹然斋存集》。骆绮兰:江苏句容人,清代女画家、诗人。为袁枚女弟子。工诗,作画亦有天趣。有《听秋轩诗稿》。
骆秉章:广东花县人,清朝大臣。
骆为龙:1933年2月生,浙江杭州人。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高级记者。
骆伟里:男,1941年10月生,浙江安吉人。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苏州师专。现任《汉语大词典》编委、分卷副主编,《汉语大词典简编》编委,苏州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中文系教授、学报编辑部主任。兼任江苏省语言学会理事,苏州市语言学会副会长。他从事辞书和训诂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论著有《汉语大词典》第九卷(分卷副主编),之一卷、第四卷、第十卷、第十一卷、第十二卷(定稿编委)。《试评《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首卷复审定稿札记》、《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新收获—《近代汉语词典》简评》、《一部颇具特色的新字典—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谈相关条目的处理》、《读辞典相关条目偶记》、《“三礼”郑注与辞书释义》、《辞书疏误举例》、《训诂拾零》、《从“见猎心喜”的语源谈起》、《部首史话》、《释“街鼓”》、《释“行香”》、《觥与觥筹交错》、《“解手”来源之我见》、《“三阳开泰”的来历》等等。上述论文均发表在《辞书研究》、《词典研究丛刊》、《语言研究集刊》、《咬文嚼字》、《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等书刊上。另有辞书编纂札记及字词考释文章多篇。因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有突出贡献,1994年应邀赴京出席庆功会,受到国家新闻出版署表彰,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96年被评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骆文胜:1967年生,广东龙川人。谜家。惠州大众实业投资服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自幼喜谜,1987年开始从事灯谜研究。从谜十余年来,在全国性灯谜大赛上,荣获猜射金奖26项,被授予“猜谜状元”、“谜王”、“更佳射手”等荣誉称号;荣获创作金奖十项。在公开发行报刊及电台、电视台表灯谜作品逾5000则;发表谜论、谜评文章100多篇。首创“桥牌谜”。谜文《灯谜与三十六计》被誉为开拓了灯谜理论的新领域。《中华谜报》曾先后两次以整版篇幅报道其人谜来绩。大量作品被收入《中华当代谜海》、《实用灯谜大全》、《 *** 诗词灯谜集粹》等多部有影响的谜著中。
博兴的历史
汉孝子董永及其故里的考证
董永与天仙女的故事山东省博兴县职称改革领导,经过历代文学作品的加工宣染,在山东省博兴县职称改革领导我国广为流传,近两千年来有口皆碑,经久不衰。,作为一个平民布衣出身的孝子,不但群众爱戴,视为楷模;而且一些文人也在诗词、戏曲中加以歌颂,引为重要的创作素材。如曹植的《灵芝篇》、元杂剧《织锦记》、《百日缘》,后来的黄梅戏《天仙配》等等,都取材于董永与天仙相配的故事。可见,董永其人在我国的影响何等久远和广泛。
尊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 良传统,也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董永,对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董永是文学人物还是历史上确有其人,其故里何处,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
董永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历史人物。山东省博兴县职称改革领导他生活在汉代,至今已两千年左右。汉朝建立以后,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领域中儒家学说占据了统治地位。由于统治阶级极力地推广和倡导,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孝,成为社会生活中各阶层普遍遵循的道德规范,直到东汉乃至后代,其影响也是相当深刻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象董永这样的孝子,是很自然的,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可信的。
现存的资料也证实了历史上董永其人的真实性。山东省嘉祥县武翟山的武氏墓群石刻历史文物就向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在其中的武梁石室第三石第二层右数第三个画面即刻董永鹿车载父,田间劳作情景:树下一鹿车,上有小罐,大概是田间劳作盛水之用,一老人坐于车上,左手执鸠杖,右手前伸,似是指点董永劳作。老人上方刻“永父”二字。其左为董永,右手执农具,回首望其父,身旁刻“董永千千乘人也”六字。董永左边有一兽,体态粗壮,大耳如扇,长鼻高昂,是一象;董永右上方横一图案,有翼,有花纹,作飞舞状,当是一鸟。《越绝书}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此即“象耕乌耘”之意,内含“耕耘”二字,是董永“肆力田亩”,田间劳作的形象注脚。
武氏墓群石刻,也称武氏祠、武氏石室等,是东汉时武氏家族的墓地。清代陆续出土。武氏一家,是东汉末年的官僚地主家族,“世代为官,势力煊赫,家财宏富,故有条件修建富丽堂皇的墓祠”。武氏祠,据其石阙铭文记载,建于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数十年落成,竣工至迟不晚于公元200年。墓群石刻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武氏祠的石刻画多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荆轲刺秦王、管仲射小白、二桃杀三士等。其修建时间,与董永同代,时间甚近,而且点明了董永的故里,证实董永确为真实的历史人物,是可靠的佐证。再者,武氏祠中的董永石刻画面的内容,与一些文字记载是一致的,故董永实有其人是可信的。
三国时期,魏曹植在《灵芝篇》中也写了董永的故事:“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这是我国最早取材于董永故事的、有署名的文艺作品。可见,远在三国时期,董永的故事已广为流传。
西汉末年,刘向的《孝子图》亦有董永的记载。此书已亡佚,有关董永故事的记载仅见唐《法苑珠林》和宋《太平御览》的引文。《太平御览》引文如下:“前汉董永,干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有人以为刘向为前 *** ,他怎能予知有后汉呢?怀疑《孝子图》系后人伪托。《法苑珠林》卷六二对《孝子图》的引文稍有不同:“董永者,少偏枯,与父居,乃肆力田亩,鹿车载父自随。父终,自卖于富公以供丧事。……”此段文字与《太平御览》所引《孝子图》不尽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法苑珠林》的引文中没有“前汉”二宇,这就不好说《孝子图}为后人伪托。《南史》卷二十二中有这样记载:“慈字伯宝,年八岁,外祖宋太宰江夏王义恭迎之内斋,施宝物资所取,慈取素琴、石砚及《孝子图}而已。”可见南北朝时尚有此书,如果说只有对董永的记述是后人妄增,似乎证据不足。《太平御览》引文中的“前汉”二字,是否为当时编者不慎误增,也不无可能。刘向是西汉末年人,如果《孝子图》的记载是真实的,那么董永当是西 *** ,再说《孝子图》即使是后人伪托,也是比较早的,亦有重要价值。
东晋史学家干宝把董永故事收在自己的《搜神记》里。他根据民间传说,经过加工整理,写成了《董永》篇:“汉董永,干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首段文字与《法苑珠林》所引《孝子图》如出一辙。后边就是董永葬父后,道遇仙女,求为妻,俱至钱主,十日织缣百匹,助永还债,事毕,凌空而去的故事。董永故事经过干宝的加工已比较完整丰满,其情节、人物,都有所发展,为后来的戏曲等文艺创作取材所本。
一些辞书和类书也大量地记载了董永其人。
清《古今孝子所见录》收有董永,并载“东汉董永,青州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把董永列为我国历史名人载入。在“董永”条下载曰:“董永,后汉干乘人,少失母,奉父避兵,流寓汝南,后徙安陆……”此处增加了“奉父避兵”南迁之说。
《蒙求》一书,也收有“董永自卖”,旧注云:“汉董永,少失母,养父,家贫佣力。至农月,以小车推父置田头树荫下而营农作。……”这里对历史上实有董永其人是肯定的。
台湾所编《中文大辞典》对董永其人也持肯定态度。文字与《中国人名大辞典》基本相同。
明代“记周秦及南宋名人”的《尚友录》一书,收录了董仲其人,并说董仲为董永之子。《辞海》介绍《尚友录》是“汇编历代人物小传”。 (中文大辞典》介绍《尚友录》说.“古来人物略具于是,以较史籍易于检查,旧时多乐用之”。
被称谓“一方之信史”的地方志也大量地在“人物志”中记载了董永其人。如山东省《博兴县志》、《乐安县志}(今广饶)》《鱼台县志》、湖北省《孝感县志》、江苏省《东台县志》等等,都将董永列为历史名人载入。所载董永故事多与《搜神记·董永》大同小异。固然,旧时修志有乱拉历史名人的弊习,但这样广大的地区,都将董永视为历史人物载入志中,肯定了历史上确有董永其人,似亦不可忽视。
以上历史文物、类书、辞书以及地方志等资料,都肯定了董永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尤其是武氏祠的文物资料,可靠性更大。但是,对董永其人也有人持否定态度。如《辞海》即认为董永“是文学故事人物”。历来否定董永其人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董永其人正吏无载。我们认为,在封建社会里编写的正史,主要是为封建统治者尤其为统治者的更高阶层树碑立传的,就是郡守、县令等较低一些的官僚也很难爬进正史的门坎。如上文提到的嘉祥县武氏家族,世代为官,尚且不见正史,何况董永一个平民布衣,正史无载,这并不奇怪。历史上正史无载的人物岂可胜数,若以正史无载为由而否定其存在,就难免有偏颇之嫌。
董永故事属神话传说。诚然,董永故事有着浓厚的神话色彩,但这也不能成为否定董永其人的理由。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往往将自己敬仰、爱戴的历史人物加以神化,以浪漫手法编成神话故事加以传播,以劝化人们积德向善,也表达了人们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敬爱之情。而有些民间传说,也往往是根据历史上实有的人物,经过艺术加工成为完整故事的。如大禹治水的故事、包拯探阴曹、关公显圣等等,都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可谁又能否认他们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呢?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董永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就否定董永其人的真实存在。董永也正是依赖这浪漫的民间传说,才流传下来的。
董永既然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那么,其故里何在呢?诸说基本相同。东汉时代的武氏墓群石刻中,董永故事画面就点出“董永,千乘人也”。另外,《孝子图》、《搜神记》、《中国人名大辞典》及《中文大辞典》也都点明了董永是汉代千乘人。干乘始于战国时期,“以齐景公有马千乘,常猎于此而得名。”在汉代为郡,县名。干乘郡与干乘县其治所均在今高青县境东部,东邻今博兴县。
高青县现存志书中,均无有董永的记载。《博兴县志·人物志)中载:“董永墓在今崇德社(今陈户镇)去墓数里有董家庄,永故宅也。”董家庄在今博兴县陈户镇,位于县城北二十余华里,西去汉千乘县城遗址三十余华里,在汉代属千乘郡干乘县地。董家庄即董永故里,博兴县志所载与上文辞书、类书、武氏祠等诸说是吻合的。
董家庄原有董公庙,《山东通志)说“董公庙在城(今博兴县城)东北三十里祀董永”,即指此也,今庙已不存。《通志)还说:“仙孝祠在西门内,祀汉孝子董永。”仙孝祠建于何时不详,明代王为邦《仙孝祠记,中说:“本邑在董仙旧址,当日窘身葬父、神女助织,孝声至今著也。我侯建祠绘象……”。文中,我侯,即指当时博兴县知县翁兆云。原祠已圮,明代知县翁兆云重修。康熙四年博兴知县蒋维藩又重建,现已无存。康熙五十八年《博兴县志》载,董永墓在崇德社。今属陈户镇,原有墓碑,因日久年深,碑已不存。民国二十五年县长张其丙重立墓碑一块。此碑尚存。
以上资料,充分证实了博兴县陈户镇董家村即汉孝子董永故里。尽管旧的地方志有乱拉名人的积习。但是,一些县志仍然肯定了董永原籍为山东省博兴县。如山东省的《鱼台县志,载:“董永墓,旧志载,治西南三十里。按“董永,青州博兴人,流寓德安,佣身葬父,感仙姬为偶事脍炙人口,虽妇人女子咸能言之,而葬鱼台无考。”这里肯定了董水为博兴县人。再如湖北省的《孝感县志》载:“董水,青州干乘人,今山东博兴县。……”一九八三年,孝感地区编写的《孝感地区概况)在“著名人物”栏中写道;“董永,东汉末,青州干乘人,今山东省博兴县,因黄巾起义,由山东流寓今湖北孝感……。”孝感市于一九八四年在市内所建“董永公园”中,在“孝子祠”前介绍说:“董永,青州千乘人,今山东省博兴县。……”董永故事在湖北孝感县流传甚广,影响颇深,并建园立祠纪念他。但是从《孝感县志》到《孝感地区概况》,只说是董永由山东流寓孝感,都肯定董永原籍是山东省博兴县。
当然,把董永说成本邑名人的地方志亦有之。如清雍正年间的《乐安县志》(今山东广饶县),即把董永视为乡贤。,该志“古迹”篇中载:“董永祠,在城西太和庄,去家甚近,子孙至今承祀不乏。”查志中所说董永祠位于今广饶县西部,在汉代当为利县地,而利县属齐郡,而非干乘郡。广饶县到隋代始侨置干乘县,比董永生活的年代晚了五百多年。说董永故里在今广饶县,显然无据。再如江苏省《东台县志》载:“董永,西溪镇人。”所载董永故事基本引用《搜神记》原文,只是改“千乘”为“西溪镇”。并说“今西溪镇永与父墓并在。”但志书的编者又在后面的按语中写道;“永事见《太平御览》所引刘向《孝子图》,其辞云:董永千乘人,……今向《图》不传,史家亦不著于录,而千乘郡乃今山东青州府北镜,何以又为县之西溪人耶?”志书的编者对董永为西溪人的说法就提出了异义,持否定态度。这一说也难以自立。
综上所述,董永故里为山东省博兴县已无疑问。但是,清道光二十年《博兴县志}的编者没有进行实地考查,以为旧志董永墓一说在崇德社,一说在龙河洼,而对董永故里博兴提出了质疑。经实地考查,博兴县境董永墓只有一个,其地当时属崇德社(现陈户镇),而群众习惯上称为龙河洼,是同一地点两个名称。该志中此谬误,是由当时志书编者的浅陋和粗疏造成的。
董永的传说遍布我国数十省,董永遗址与纪念物,如董永墓、董永祠、董公庙等等,也不胜枚举,尤其江淮地区,流传更广,影响也颇深。
既然董永故里在山东,那么董永的传说何以在江淮地区有如此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呢?董永是否曾经南徙,众说不一。《中国人名大辞典》主张董永曾经南徙,其“董永”条下载曰:“后汉千乘人,少失母,奉父避兵,流寓汝南,后徙安陆……”《中文大辞典》亦采此说,“董永”释文与《中国人名大辞典》相同。这里只说“奉父避兵”,没有说明董永南徙的年代。清康熙三十四年《孝感县志}载“董永,青州干乘人,今山东博兴县。早丧母,汉灵帝中平中,黄巾起,渤海骚动,永奉父来徙……”清光绪五年《孝感县志》又照漀潬??X?搬了此段文字。这里“避兵乱”的年代和历史背景比较明确,“兵乱”指黄巾起义。然而,黄巾起义暴发于东汉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比嘉祥县武氏墓群石刻修建时间晚了三十多年。董永是不可能在黄巾起义时流寓安陆(今孝感)的。现尚未见到其他资料有董永南徙的记载。但并不完全排除董永有南徙的可能。
董永故事所以在江淮流域流传甚广,只据现已掌握的资料从其流传的过程进行考查。其故事的传播,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汉代,儒家学说占据了统治地位,统治阶级以“孝”教化其民,作为孝子的董永,也就成为人们道德上效仿的楷模,很快流传开。董永故事首先在山东流传,继�!F�!DA��!D3%G1饔!F2�!E3%GE!AA�!AB颉�!A3%G9%B@�!AB%GA!A1�%GF!E9%GF!D8%GE�%GA�%G4!B9%G8!BA石刻中的董永画面,三国魏曹植的{灵芝篇》,即是董永故事在山东继而在黄河流域传播的反映。在三国以前,尚未见到江淮流域有关董永故事的记载。
东晋时期,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袭,黄河流域战乱频仍,长期分裂,社会极不安定,大批士族和平民相率南迁,到长扛流域定居下来。这样,也就将董永的故事带到了我国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董永故事也就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这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上广为流传。《搜神记·董永》,亦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这应是董永故事流传的第二个阶段。
南朝刘宋建立以后,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宋文帝的太子刘劭杀宋文帝自立,改元太初,历史上称其为“元凶”。宋文帝第三子武陵王刘骏起兵讨劭。因劭弑父,刘骏以“孝”为号召,收买人心,兵力大盛。刘骏沿江东下,到达新亭(今南京南)即位,其年号也以“孝”名,为“孝建”,死后谥号“孝武帝”。刘骏凡二十八子,其“字”也以“孝”排,如孝师、孝德、孝良、孝烈、孝贞、孝善、孝英……等。由于刘骏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提倡孝道。所以,为“诸德之本”的孝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就在孝建元年,析安陆置孝昌县(后改孝感),亦倡孝之意。作为孝子出身的董永,当然地成为社会上最受推崇的历史人物之一,董永故事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董永墓、董永祠、董永庙等有关董永的遗迹和纪念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继出现。由于南朝宋的统治者以行政手段进行倡导,所以董永故事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董永遗迹、纪念物之多,都超过了黄河流域。
博兴二中好还是博兴一中好呢?
博兴一中更好一些。
博兴一中于1952年建校,系山东省规范化学校。位于博兴县博城六路以南,与东关村为邻。
现今校园占地129.2亩,建筑面积42062.24平方米,全校绿化用地面积16869平方米。在岗教职工274人,专任教师198人,学历达标率100%。现有教学班54个,在校生2950人。
学校成就: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省教育工会先进集体、滨州市文明单位,滨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首批滨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滨州市绿化校园、市级示范学校、市级消防安全先进单位、市级教学示范校、十佳德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多次被县委县府记集体三等功……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博兴县之一中学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