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2年职称评定新办法

条件为:具有中专学历的人员,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达到4年以上、具有专科学历的人员,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达到2年以上、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达到1年以上。流程为:预约报名-材料整理(论文、专利、业绩)-申报-初审-复审-评委会-公示-出证。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中专学历和大专学历人员申报助理级工程师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还需要具备技术员职称,本科学历不需要。申报人满足申报资格后,依附评审所在地单位,通过购买社保或签订正式劳务合同的形式,进行下步申报准备,满足当地申报要求后,先报送到当地人才中心,区人社局,或考试院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由考试院跟人社局一起组织答辩,评审通过后,人社局公布通过评审名单,公示期满后,颁发证书,拿到证书后,申报单位开解聘证明,到这一步,整个申报流程才完成。

职称申报中级一般要求本地户籍或者社保,年龄28以上,大专毕业七年,本科五年,最基本的。高级就严格多了,而且周期基本一年,中级或者一建五年以上,有本地社保,大专毕业17,本科10以上,还要求本人提供业绩,非常严格。

[山东省]山东职称评审新政策,山东省职称评审新政策

山东职称评定2021新规是什么?

山东职称评定2021新规是以考试代评。

高、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原则上应于12月底前完成。实行“考评结合”的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经济师职称申报评审时间,由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待国家公布考试成绩和分数线后确定。

如遇特殊情况,评委会组建单位确需要延期评审的,应在11月底前向相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送书面申请。

除了职称评审标准制定权,职称评审管理权也进一步下放。过去,人社部门组建评委会,行业主管部门具体组织评审。

山东职称评定法律规定:

根据《办法》,评委会实行核准备案管理制度,除尚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可以由人社部门兜底组建外,评委会皆由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事业单位组建,人社部门负责核准备案。

评委会备案有效期不得超过3年,有效期满应当重新核准备案。经核准备案的评委会,纳入全省评委会目录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未纳入目录清单范围的,其评审结果不予认可。

山东教师职称评定2021新规是什么?

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学历,承担中学二级教师职务四年以上,任二级教师期间,每学年均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师工作量,并完成省教委或地(市)教委规定的任教课时总量和教师工作总量要求。

承担中学一门以上课程教学,经同行评议,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育教学水平较高、效果良好。任二级教师职务期间开过观摩课、示范课,教学水平和能力得到同行公认,任职期间考核成绩合格以上。

山东教师职称评定注意事项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坚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实行同行专家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实行分级管理。正高级教师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组织评审,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备案;其他等级教师职称评审的组织管理按照《山东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试行)》(鲁人发〔2002〕26号)及有关规定执行。

山东省职称晋升政策

山东省职称晋升政策如下:

1、凡在山东省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与用人单位确定了人员劳动(聘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均可按规定的标准条件申报评审相应的职称。

2、在山东省就业的港澳台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外籍人员,参加山东省职称申报评审须符合相应职称系列(专业)的标准条件,可以不受原职称资格限制。

3、外省专业技术人才委托我省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的,需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提交外省省级职称综合管理部门开具的委托评审函。中央驻鲁单位和外省国有驻鲁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分公司、办事处等)专业技术人才,如需在山东省申报评审的,须经有人事管理权限的主管部门开具委托函。

4、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离退休人员不得参加职称申报评审。

2022年山东教师职称评审条件

2022年山东教师职称评审条件: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作为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山东职称评审新政策,考察参评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操守、从业行为和科研诚信山东职称评审新政策,并形成考察材料。突出教育教学实绩,要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将中小学教师达到规定课时量要求作为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突出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把学生全面发展情况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幼儿园教师突出评价保教实践成效,中小学教师评价突出教育教学效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评价突出实践技能和专业教学能力。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倾向。正高级教师要体现培养教育家型教师政策导向,严格按照在县(市、区)或更大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公认为教育教学领军人物等申报条件。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数量原则上应在2021年度基础上适当调整。评审通过的正高级教师(含基层系列)中,担任学校(村小、教学点除外)和教研机构领导职务(包括校长、副校长、校级党组织正副职、教研机构正副职)的不得超过30%。